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高考政治哲学题_高考政治哲学选择题及答案

tamoadmin 2024-07-10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2.一个高考政治哲学问题:怎样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急啊~ 最近哲学越来越不行了~ ~4.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5.高考政治:成语哲学6.破窗理论与哲学理论?一道高考政治哲学题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实现人生的价值专题训练练习题,请认真复习! 实现

1.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

2.一个高考政治哲学问题:怎样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急啊~ 最近哲学越来越不行了~ ~

4.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

5.高考政治:成语哲学

6.破窗理论与哲学理论?一道高考政治哲学题

高考政治哲学题_高考政治哲学选择题及答案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实现人生的价值专题训练练习题,请认真复习!

实现人生的价值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  )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主观动机来决定

 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解析:A、B、C表述都是错误的。

 答案:D

 2.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必将极大地推动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倡导?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是因为(  )

 A.价值观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B.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起导向作用

 C.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改变社会存在

 D.人们的需要不同,价值选择也不一样

 解析:A、D不是原因,C表述不对。

 答案:B

 3.要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关键要(  )

 这也是乘法定律

 A.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B.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汇报方法

 C.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D.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

 解析:A、D不符合题意。B说法不对,C符合题意。

 答案:C

 4.(2009?重庆文综)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他就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材料表明(  )

 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宿 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科学家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得到社会尊重和满足,体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①符合题意;通过60年辛勤劳动实现人生价值体现了③。②④表述错误,社会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和归属,而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是贡献。

 答案:A

 5.?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多一分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琅琅上口的广告语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场上

 解析:广告语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C

 6.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发达国家大规模地开发乃至掠夺自然资源,只注意自然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②人类应该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③不同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④片面的生态价值观使人类遭受到了惩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题干揭示的是人们在一种错误价值观的指引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这告诫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答案为C。

 答案:C

 7.下面漫画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错误的价值观会误导人们的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漫画讽刺的是某些政府领导的错误价值取向,漫画中的领导不是没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排除①;②与题意无关。

 答案:B

 8.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已成为近年人数增长最快的留学人群,而且低龄化趋向明显,高中以及高中以下的小留学生越来越多。专家指出,在目前情况下,?低龄留学?的弊却远大于利。十多岁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远离父母,在情感上难免会造成缺损,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不利。由此可见,盲目跟风的?低龄留学?(  )

 A.是时代的潮流

 B.属于自己的价值选择,和别人无关

 C.是在违背客观规律的价值观指导下的错误行为

 D.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解析:A项明显错误,B项观点不科学;C项正确反映了题干的内涵,指出了盲目跟风的?低龄留学?的危害;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C

 9.右面的漫画说明(  )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不能一概而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解析:漫画中两人对同一个事物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事物到底是黑的还是白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说法错误;③和题意不符。

 答案:C

 10.漫画《关注民生》的哲学寓意是(  )

 A.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价值判断的依据

 B.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C.人民群众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D.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C项正确反映了漫画的寓意。

 答案:C

 11.(2009?北京文综)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为大学生到西部就业创造条件体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①④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②③强调的是个人在实现人生价值、改造主观世界中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2.青年工人邓建军长期从事纺织设备检修保养工作,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破解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成为?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邓建军的做法和事迹说明(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③在材料中未体现。该题应选D。

 答案:D

 13.面对美洲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一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发出推迟回国的倡议。该倡议得到不少留学生的认同,但也有人质疑或反对。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作,有人说?应该趁早回来,不然如果以后大爆发,可能就真的回不来了?。留学生对推迟回国倡议作出不同反应,主要是由于他们的(  )

 ①价值观不同 ②利益立足点不同 ③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不同 ④对甲型H1N1流感的了解程度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留学生对推迟回国倡议作出不同反应, 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有的立足于个人利益,有的立足于祖国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而不在于他们对H1N1的了解程度的差异,④不选,答案为C。

 答案:C

 14.?重城市,轻职业?的价值取向使得众多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大城市扎堆,而缺少人才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则少有人愿去、愿留,这种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为此,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使他们懂得(  )

 ①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②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是不可取的 ③物质条件与实现人生价值没有关系

 ④只要努力奉献社会,在哪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重城市,轻职业?的择业观没有考虑社会需要,①符合题意;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奋斗,④符合题意。②③观点错误。

 答案:D

 15.(2010?全国重点中学模拟)根据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程序,自2009年6月19日至7月19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将同步刊登317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面向社会进行公示。评选全国道德模范,并进行表彰(  )

 ①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是因为他们的精神贡献大于物质贡献 ③说明道德模范实现了人生价值 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哲学中的价值判断与人生价值。②说法错误,答案为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6.(2010?试题调研)2009年7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青海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GDP不再作为干部考核指标,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增雨、鼠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项目,这几年,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增长?效果明显,长江、黄河、澜沧江在青海的出境水量逐年上升。该区域沼泽、湖泊面积也不同程度扩大,曾经有?千湖之县?之称的玛多县又开始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据遥感监测,三江源区的鄂陵湖、扎陵湖、冬给措纳湖等大型湖泊面积均有所增大。

 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解析:可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包括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分析。

 答案: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青海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增雨、鼠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项目,体现了正确价值的导向作用。

 17.(2010?深圳模拟)下面是一位法律专业大学生?村官?的日记摘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逐渐成长历程。

 2007年10月15日

 我选择到最基层农村去工作。这是一个别人没做过的?吃螃蟹?的决定。我想人是要有点理想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才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2008年9月14日

 在农村,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2009年1月20日

 为使更多人学法、用法,我在村里办起法律夜校、法律咨询室从中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2009年8月28日

 3年过去了,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翻番,不少村民喜迁新居,村里时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大学生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聪明才智?

 解析:可结合日记的内容,运用价值观、群众观点、实践观以及价值的实现等哲学知识说明。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

一、看材料。现在的问答题基本都是材料题,先初看材料,把握材料的大致内容和重点,以及材料内部几句话(或者是几个材料)之间的关系。

二、审问题的设问。

1、审范围。弄清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如请你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的相关知识回答。

2、审导语。弄清题目设问的方向,是要求答原因,还是答结果,一般就是三类:是什么(体现什么)、为什么(必然性、必要性、意义、作用)、干什么(措施、方法、步骤、怎么办)。

三、把材料与设问联结起来分析。

找到材料里相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重点和关键内容与题目所要求的范围的原理关联起来,找到相关的哲学原理;然后根据导语设定的方向要求弄清是要答世界观(是什么、怎么样),还是要答方法论(怎么办)。

四、组织答案。

1、答案要有条理,分要点。一个要点不管长短都要写一自然段,下一个要点另起一个自然段,并编好序号。切忌不分段落、没有序号。尽量把一个意思在一个要点里表达充分完整,不要拖泥带水,也不要几个要点都答同一个东西。

2、一般要原理加分析。只有原理没有分析或只有分析没有原理都要不妥,除非问题明确要求只答原理不需分析。怎么分析,当然就是把材料里的东西用原理表述出来。

3、看问题的分量设置要点数量。一般2--3分为一个答题要点,根据分量准备相应数量的答案要点,如这一问分量是8分,就要准备四个答题要点。一般都要多准备一个,以防前面的某一个不符合题目要求。

4、书写干净整洁。

一个高考政治哲学问题:怎样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其实哲学问题算是政治主观题里面较容易的了

首先是要知道它需要的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

这个问题比较重要 一定要看清楚

同时一定要把那些大类分清楚

比如说唯物论就包括物质与意识还有规律等

辩证法就包括联系,发展,矛盾等

还有认识论包括什么啊都要分清楚

然后就是好好看看问题

看问题只侧重于世界观还是方法论

比如说看他问的是是什么呀为什么呀怎么办呀

不过以我的经验 还是都要说的比较好

然后把你想起的跟这个题比较一下

看哪个用的上 哪个有关系

然后再答

不过就我看 答文综的时候尤其是政治

时间太紧 有时候来不及想太多

所以说大类别一定要分清 具体的内容一定要记牢

答题时那些东西就会从脑海中出来

然后就是千万不要不敢写 该写的就写

千万别因为觉得不对就不写 会后悔的

说句那个的 就是你会的就尽量往上写

现在说这个有些晚 高考结束这么长时间了

都没摸本 好多都忘了

说了这么多 希望能帮到你啊

那个 我看了你的补充问题啊

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回答的时候

首先要看那个题目上侧重于什么

要是讲什么自然现象让人们怎么怎么了

那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要是人们怎么了怎么了 那应该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不过就这两个嘛 考试的时候把你觉得最符合的写第一个 另外一个也要提一下的

至于矛盾 最重要的就是矛盾分析法

具体是什么说实话 我还真是记不太清了

不好意思啊 考完就没再想过这些东西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买5 3那本资料啊

讲的还是不错的

上面的矛盾分析法分的挺清楚的……

那个 就说这么多了

有问题乐意为你解答啊

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急啊~ 最近哲学越来越不行了~ ~

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方 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是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

2008年高考哲学常识试题汇总

唯物论

1、(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B)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5).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C)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22-23题。

3、(20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B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2008宁夏卷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D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2008山东卷2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D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D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31,32题。

7、(20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C

A.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 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8、(2008重庆卷32).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D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9、(2008江苏政治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B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2008江苏政治卷29).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江芬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 C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辩证法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回答

1、(2008全国卷Ⅰ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C)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008全国卷Ⅰ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D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08全国卷Ⅰ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08全国卷Ⅰ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说明(B)

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回答30~31题。

5、(2008全国卷Ⅱ30).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B)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08全国卷Ⅱ31).“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A)

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

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

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08江苏政治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 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8、(2008江苏政治卷30).右边的漫画给

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C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9、(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7).“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0、(2008北京文综26).为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定,宏观调控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这体现了 D

A.事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B.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

1、(2008全国卷Ⅱ29).“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B)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D)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3、(2008北京文综31).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

4、(2008山东卷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B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5、(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6).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C)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28--29题。

6、(2008四川卷28).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B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08四川卷2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A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8、(2008四川延考卷30).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 C

①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②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③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④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08天津卷2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 A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 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回答

10、(2008天津卷33).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B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回答

11、(2008重庆卷25).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C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C.③④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

12、(2008重庆卷30).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13、(2008广东政治卷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B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4、(2008江苏政治卷3I).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 D

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

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

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③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5、(2008广东政治卷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B。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16、(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9).“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C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17、(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15).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C

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 真理与谬误是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18、(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22).(不定项)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 CD

A.实践是由理论派生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C.部分决定整体,整体影响部分 D.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中医、京剧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回答29、30题。

11、(2008北京文综29.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B

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08北京文综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C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3、(2008宁夏卷21).“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C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勇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08四川卷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C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病菌逐渐适应了环境,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的各种病菌相继出现。人们一方面努力研制战胜耐药病菌的新一代抗生素,另一方面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试图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侵害。据此回答

15、(2008四川延考卷29).抗生素的不断升级和各种耐药病菌的相继出现,表明 A

①抗生素与病菌都以对方作为己方存在的前提条件

②抗生素与病菌相互之间具有对抗性而没有依存性

③抗生素与病菌相互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④抗生素与病菌之间的斗争并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08天津卷32). “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机构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C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7、(2008广东政治卷25).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18、(2008广东政治卷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这说明A。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19、(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14).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B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20、(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23).(不定项)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ACD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1、(2008江苏政治卷3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B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2、(2008江苏政治卷3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B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价值观、人生观 (第六课、第七课)

1、(2008江苏政治卷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B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2、(不定项)(2008广东政治卷34).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分”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ABCD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态

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回答20~21题。

3、(2008山东卷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测站 B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4、(2008山东卷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D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4、(2008四川延考卷31).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时,人们常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强调的是 D

①金奖、银奖,并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②获得夸奖和口碑,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08天津卷25).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肖志国由一个儿时捕捉萤火虫、怀揣无限遐想的孩子,历经求学苦读、艰辛探索,研发出第一代性能稳定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成为发光材料专家。他的发明被誉为世界自发光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D

A.现实是理想的必然结果 B.现实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D.理想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高考政治:成语哲学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哲学答题注意事项

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 方法 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1、是什么:

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①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②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③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④ 总结 一个正确的结论。

政治哲学的答题技巧总结

明晰设问,不仅有利于考生明确试题立意与正确理解情境,也有助于考生正确把握主旨,有的放矢地答题。考生可以利用“三定法”即“定知识”“定题型”“定材料”来研读设问,把握设问主旨,清晰试题“用什么材料来考”“考什么知识”“出什么题型”等指向性。

政治哲学主观题的材料往往是对来自生活的时鲜素材的凝练,具有内在的逻辑层次,通常用叙事方式进行描述。考生可通过“句读+分层+关键词”研读材料的句读,把握材料的逻辑层次及其关系,通过抓“关键词”等方法明确“用什么(哪些)材料来考”,从材料中筛选、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提升材料阅读能力。

知识犹如粮食需要颗粒归仓、仓储到位,不能散乱一地、混杂一堆。考生可从宏观上照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目标题的“目录体系法”进行纲举目张式的知识建模,明确知识条目所在的目录层级,把握内在关联,准确定位知识,灵活调取知识。从微观上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W追问法”精读框(目)题及相应考点,精细仓储知识,这才能更大的解答出政治哲学的原理。

虽然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设问方式多样,总体可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常见题型。考生在遵循政治主观题的“有理有据、理据对应、分点作答”答题普适套路的同时,还要注重图表题、 措施 类、关系类、认识类、原因依据类等题型的一般思路的归纳与梳理。

高中政治哲学具体的答题方法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丶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抓住这几点,高中政治轻松学

1. 划分 句子 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 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 文章 ,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 抓住 近义词 ──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课本中的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4. 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我们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破窗理论与哲学理论?一道高考政治哲学题

 文科考生真的很考验大家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哲学部分,随处可见的文言文、诗歌、成语。这部分考题对考生要求较高,首先你要看懂诗句成语文言文的意思,其次你还要明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最后你还要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选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常见成语哲学寓意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常见成语哲学寓意解析

 一、成语

 1、守株待兔

 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3、刻舟求剑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

 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

 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

 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

 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 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

 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 ?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

 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

 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 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13、竭泽而渔

 成语体现的是一种违背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14、看相知命

 成语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 又如,?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属此类。

 15、故步自封

 成语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是用静止的观点对待事物。又 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都属此义。

 16、水滴石穿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又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同属一理。

 17、适可而止

 成语体现了适度的原则。由于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 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这就是掌握尺寸,坚持适度。又如,?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都是这个道理。

 18、瞎子摸象

 成语反映了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它告诫我们①看事 物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②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③要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19、杞人忧天

 成语的错误在于否认物质运动的是有客观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的为转移。

 20、声东击西

 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同属此理。

 21、买椟还珠

 成语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人,看到装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价买了盒子,而把宝贵的 珍珠却还给了卖者。比喻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22、邯郸学步

 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向别人学习之前,先要搞清楚别人的经验是不是真的好,是不是适合自己,能不能学得来。如果生搬硬套,机械模仿,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贻害无穷。又如,?东 施效颦?、?囫囵吞枣?等同属此类。

 23、讳疾忌医

 成语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它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承认 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24、吹毛求疵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吹开皮上的毛来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它的错误 在于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看问题抓不住主流。

 25、趋利避害

 矛盾是客观和普遍存在的,我们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客观、普遍性,故而我们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矛盾的客观规律,以便积极地缓和矛盾,使得事物的发展朝着人们所向往的有利方面发展。?扬长避短?也是这个道理。

 26、怨天尤人

 成语的错误在于割裂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27、釜底抽薪

 成语告诉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28、防微杜渐

 ①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29、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30、掩耳盗铃。

 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二、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体现的哲学原理有①因果联系:要用因果关系的哲学道理分析问题, 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现象与本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6、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 真伪。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8、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①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诗句也是这个道理。

 1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唯物辩证法中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1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1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①联系的观点;②矛盾的观点;③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静中有动,动中有静;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选择A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

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

破窗效应的由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破窗效应的表现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等等。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制度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的执行少。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会很尴尬。对公司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管理者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适当的时候要小题大做,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不巧的是,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破窗效应的启示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因为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在日本,有一种称做“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日本的企业将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象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文章标签: # 发展 # 事物 # 2008